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一五章 一点就着(2 / 2)

所以执行起袁崇焕的许多政策来,就非常的抵触,非常的不配合。

特别是对于以自己家族为首的洮州商人,与藏区德格土司、白利土司的走私贸易,不仅不闻不问,而且还保驾护航,公然抗拒三边总督府的禁令。

得知这个情况之后,袁崇焕对赵大胤十分不满,数次行文进行斥责。

但是花马池距离洮州较远,在董志义、韩一良率军移防汉中之后,作为洮岷副总兵的赵大胤,基本上就等于是当地的土皇帝了。

再加上赵大胤本来就对袁崇焕的种种政策不满意,所以对于袁崇焕的斥责全当耳旁风,一边坚决否认指责,一边继续阳奉阴违。

到了崇祯二年的八月,激化矛盾的导火索终于出现了。

龙华民、汤若望、熊三拔等来自大明京师的十二个耶稣会传教士,在锦衣卫副千户吴克忠的半监押半护送之下,跋山涉水,辗转各地,终于徒步抵达了三边总督府的驻地花马池。

龙华民、汤若望等人拜见了袁崇焕,而吴克忠也向袁崇焕传达了崇祯皇帝允准这十二个耶稣会传教士在三边总督辖地传播天主教的旨意。

而经过了一年多来在西北边地的任职,袁崇焕也认识到了木速蛮问题的严峻。

这些木速蛮不仅不读袁崇焕这种进士出身的文官心目中的圣贤书,而且也不服从朝廷和官府的王法。

而那些神神道道的大小莫洛们,却比州县卫所所代表的朝廷和官府更有权威。

这一切,都让之前在广东和辽东的时候从来也没有认真考虑过夷教问题的袁崇焕感到既诧异又忧虑。

如今,崇祯皇帝的圣旨和这一批红毛鬼子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让他很快就想明白了皇帝陛下的用心。

于是,龙华民等传教士到了花马池后,立刻受到了袁崇焕的优待,而袁崇焕也很快就以三边总督府的名义,行文临洮、固原、甘州、兰州等地官府,让他们为耶稣会传教士修建教堂、传播教义提供场所和方便。

袁崇焕大张旗鼓地支持这些红毛夷人在以木速蛮为主的地区传播耶稣会秉持的天主教教义,几乎是立竿见影一般迅速地点燃了那些木速蛮经堂、礼拜寺里面的大小莫洛们的怒火。

而龙华民也带着几个传教士和从京师一路追随而来的十几个汉人信徒,急不可耐地带着大明皇帝的旨意和三边总督府开具的公文,来到了自己选定的教区洮州募款修建教堂。

龙华民一行人在洮州募款的行为吃了无数次闭门羹,也碰了一鼻子灰,但是他却愈挫愈勇,始终充满热忱与斗志。

不仅到洮州富商士绅之家劝人信教,而且还去文庙、州学,与本地的举人秀才们交流学问。

甚至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带着从本地找来的通译,到桃州当地木速蛮经堂之中,与当地的大小莫洛们公开辩论双方教义的优劣。

结果可想而知,不出一个月,龙华民等人在洮州就快待不下去了。

因为有着朝廷旨意和三边总督府的保护,龙华民麾下的夷人传教士一时之间人身安全还没出问题,但是跟着前来洮州的那些汉人信众,却是一个接着一个地不断失踪。

这个情况反馈到三边总督府,情商明显有问题的袁崇焕,下文让各地官府为这些泰西传教士提供保护。

具体到洮岷之地,就是让洮岷副总兵赵大胤派人为龙华民等人传教提供保护。

赵大胤本人是个回回木速蛮,他不派人弄死龙华民等人就不错了,又怎么可能会为他们传教提供保护呢?

所以,龙华民等人在洮州依然出处境艰难,好不容易通过看病、施舍等方式吸引过来的一些信徒,也总是隔三差五地在大街上被人打死。

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让袁崇焕对赵大胤的不满也不断积累。

赵大胤以为袁崇焕这样的文官跟以往他见识过的许多文官一样色厉内荏,表面上叫得挺欢,但实际上不能把他这种镇守边地的大将如何。

然而他错了。

在屡次行文斥责而赵大胤依然阳奉阴违如故之后,袁崇焕就动了收拾他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