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6章 手段(2 / 2)


“你儿子已经十岁,年纪不小了,应该努力学习。原本你的儿子不经过广县书院的考核,无法直接进入广县书院。但你主动投诚,减少了大汉军队的损失,朕念你心慕朝廷,特批你儿子入广县书院读书。”

刘枭不容唐宥拒绝,吩咐道:“你安排一番,送他去广县书院读书吧。”

“臣谢陛下隆恩。”

唐宥躬身道谢,心中却是感慨不已。

刘枭的意图,他终于明白了。

刘枭让唐宥的儿子去广县书院,是钳制他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唐宥的儿子到了长安广县书院,便等于成了人质。有家人的牵挂,唐宥归顺刘枭后,就不能再反复,只能死心塌地的站在刘枭一边,不能再归顺李傕了。

当然换一个角度看,这又是刘枭的重赏。

广县书院,有郑玄、管宁、邴原等人坐镇,闻名于天下,如果他的儿子能进入广县书院,唐家算是祖坟冒青烟,得了大造化,自此能够摆脱樊笼,不必留在上圭县这偏远之地。

所以这一切,其实取决于唐宥怎么选择。

唐宥如果死心塌地的站在刘枭一边,为刘枭效力,那么刘枭的安排就是施恩,是对唐宥的嘉奖,他也不用担心儿子到了长安会怎么样。如果唐宥心怀二心,那么刘枭的做法,就等于是在唐宥头上悬了一柄利剑,令唐宥不敢轻举妄动。

这是恩威并施。

唐宥心中想,相比于李傕,刘枭虽然年轻一些,但手段着实高明。他明知道刘枭的意图,但还得对刘枭感恩戴德,因为他儿子进入广县书院,将来的前途比他会更为远大。

刘枭继续道:“你且记住,在朕的治下,不需要你弄虚作假,不需要你趋炎附势,更不需要你谄媚,只需要你踏踏实实的做事。上圭县地处凉州,虽然地方偏远,但只要你能做出政绩,朕不吝嘉奖。在李傕麾下,你或许一辈子都是上圭县令,但在朕麾下,你便有无限的机会。”

唐宥道:“陛下提点,臣铭记于心。”

刘枭敲打唐宥后,岔开了话题,不再提及政事上的安排,说些其他方面的事。傍晚时分,唐宥设宴为刘枭接风洗尘,一顿酒宴颇为简单,没有人喝醉,都是点到为止。

翌日,清晨。

刘枭调集军马离开上圭县,往冀县奔去。

从上圭县到冀县,中间还要途径望垣县,这是夹在上圭县和冀县之间的一个县。望垣县没有上圭县的战略位置重要,城池也更小,守军也更弱。

李傕途径望垣县时,也让望垣县令死守。望垣县表面上答应,也做出了和唐宥相同的决断。等刘枭的大军一抵达,望垣县令就打开城门投降。

刘枭拿下望垣县,剑指冀县。

大军浩荡,往冀县进发。

在刘枭往冀县方向逼近时,李傕率领的军队,经过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回到冀县。大军入城后,李傕吩咐军中将领带着士兵去扎营。

李傕带着一身的疲惫,往皇宫行去。他进入宫内,却听到宫中的内侍议论平蛮关的战事,说平蛮关坍塌确实是神迹显现。

李傕听到这话,当即处死了议论的内侍,更是一阵大发雷霆。

李傕本以为,消息虽然传到了上圭县,但未必能传到冀县,他回到冀县就封锁城门,禁止出入,刘枭的消息就穿不进来。

李傕恨得咬牙切齿,他已经明白,必然是刘枭一拿下平蛮关,就安排人先一步来冀县,传播李傕兵败的消息,散播平蛮关的神迹,以扰乱民心。

李傕当即下令,让李钺封锁冀县,严禁出入,再抓捕散播消息的人。只可惜李钺安排了大批的士兵搜捕,却仍然是一无所获,找不到幕后主使者。

毕竟消息早已经传得满天飞,城内的百姓都知道平蛮关的事情,到处都是议论的人,李钺总不能随便抓一个人,所以只能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