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9章 死囚命案(1)(2 / 2)


薛义所犯的人命案子,其实并不复杂。

薛义是青阳太平坊人,父母早亡,跟人学了些木匠手艺,靠挑着行头走街串巷给别人打造木器为生,为人仗义,好勇斗狠,爱打抱不平。

有一回,他到清泉山庄做木工,辛辛苦苦干了一个多月,算工钱时,却分文不取。他说自己多年前曾得到清泉山庄施粥救济,大丈夫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一个月工钱算得了什么?

清泉山庄庄主石清泉也是个热情好客,爱交朋友的人,这一来二去,就跟他成了朋友。

事发那日,天下大雨,石清泉相约薛义去望江楼喝酒。

到了晚间,两人都有了七八分醉意,冒雨相携而归,途中经过一条巷子,遇上一个名叫葛三的泼皮迎面行来。

那巷子极窄,不可能让三人并肩行过,薛义就仗着酒兴,喝令对方让路。

那葛三也喝了点酒,死活不肯相让,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

双方一言不和,就动手推搡起来。

薛义一时冲动,顺手拔出一把匕首,就往对方身上捅去。

葛三闪避不及,胸口中刀,当场死亡。

事件刚好被夜间巡逻的官差撞见,当场就把薛义给逮捕了。

薛义对自己酒后行凶、杀伤人命的事供认不讳。

上任知县没费多少功夫,就把案子给结了。

周知县反反复复将手里的卷宗看了无数遍,从上面记载的情况来看,此案案情简单明了,公堂审讯也并无波折,上任知县的判处也合情合法,从头到尾,并无不妥。

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暗想难道薛义的死,真的只是偶然事件,与其案情并无牵连?

闭门思索好久,仍然不得要领。

这时候,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忙把赵捕头叫来问:“薛义一案,可曾留下证物?”

赵大海想了想说:“证物嘛,只有一把匕首,就是薛义用来行凶杀人的那把匕首。据现场抓捕薛义的几名兄弟回来说,当时他们就对薛义搜了身,他身上除了手里这把血淋淋的匕首,便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这把匕首也作为重要证物,一直被保存下来。”

周知县说:“快去拿来给我瞧瞧。”

赵大海转身跑了出去,不大一会儿,就从存放档案的仓库里拿了一个牛皮纸袋过来。周知县打开纸袋一瞧,里面果然装着一把匕首。

他小心地将匕首拿出来,只见这把匕首约有七寸来长,因是证物,不便清洗,所以上面沾满了薛义行凶时留下的血污。

刀柄为铁质鎏金,镶嵌着一枚绿松石,看上去颇为名贵。

刀锋上虽然沾满血污,却仍透着一股逼人的寒意。

周知县扯下一根头发,放到刀刃上,轻轻吹一口气,那头发立时断为两截。

果然是一把吹毛断发的利器!

他手持匕首,一边细察一边暗忖,如此利器,自然不可能就这样裸露着刀锋揣在身上,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刺伤自己。

这样一把锋利无比,名贵异常的匕首,肯定还配有一个华丽的刀鞘。

可是赵大海刚才说了,案发当时,薛义身上除了这把匕首,并无他物,自然也就没有刀鞘。

如果这把匕首真是薛义的,他身上怎么会找不到刀鞘?

周知县忽然心头一跳:难道这把匕首,并不是薛义的?

3

第二天早上,周知县升堂理事,甩下一支签票,喝道:“速带清泉山庄庄主石清泉上堂听审。”

堂下的赵捕头接到签票,知道对于薛义暴毙一案,这位县官大人必定已经心中有底,不由得精神一振,领了几名捕快,急匆匆去了。过不多时,就将石清泉带到了公堂。

三班衙役跺着水火棍,齐呼:“威——武——”

石清泉浑身一颤,不由自主,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周知县“叭”地一拍惊堂木,冷声喝道:“石清泉,你可知罪?”

石清泉一怔,抬头看着坐在堂上的县官大人,惊诧莫名地问:“大人,草民何罪之有?”

周知县脸色一沉,道:“石清泉,你借探监之机,在酒菜中下毒,毒死囚犯薛义,还敢说自己无罪?”

石清泉急忙磕头道:“草民冤枉,草民提着酒菜探监之时,赵捕头已经用银针将酒菜逐一查验,证实其中并未下毒。薛义之死,实与草民无关,请大人明察。”

周知县冷笑道:“本官略通医术,知道银针验毒,只能验出砒霜之类的毒药,若是其他种类的毒药,如毒蕈、毒鼠药等,就很难验出。所以赵捕头虽然用银针验过,那也不能就此证明你没在酒菜中下毒。”

石清泉辩解道:“大人这话从何说起?草民与薛义乃是多年至交好友,两人间并无冤仇矛盾,草民怎么会无缘无故下毒害他?”

周知县威严地扫了他一眼,道:“你要杀薛义,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那天真正酒后行凶,失手杀死葛三的人不是薛义,而是你。薛义是为了朋友义气,才接过你手中的凶器,替你顶罪的。本官仔细看过那把行凶的匕首,刀柄镶嵌着一颗绿松石,甚是名贵,不像是一名穷木匠所能拥有的。最关键的是,薛义身上没有刀鞘。像这样名贵锋利的匕首,肯定配有刀鞘。如果本官没有猜错,当时刀鞘就在你身上。只可惜案发当时你置身事外,官差没有搜你的身。”

石清泉脸色一变,道:“如果真是如此,他已经替我顶了罪,刑部的批文都已经下来了,认定他就是杀死葛三的凶手,那我就更没有理由要杀他了。”

周知县道:“可惜事情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就在你去县衙大牢探望薛义的前一天,有一名神秘女子,也同样去监牢里探望过他。薛义当时还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托她带出来。如果本官推断得不错,那封血书是薛义写给你的。不知是什么缘故,薛义在替你顶罪、在死牢里关了一个多月之后,突然反悔了,并且写了这封血书,叫你自己到衙门自首,让他脱罪出来。而你,为了杀人灭口,一面假装到监牢里探望他,用言语稳住他,一面让他吃下了毒酒毒菜,将其害死。石清泉,本官问你,你认罪否?”

石清泉脸色苍白,鼻尖冒出冷汗,抬起头来看着高高在上的县官大人,张张嘴巴,想要辩白,但却欲言又止,犹豫一下,忽然磕头道:“大人,草民认罪。那葛三,确系草民酒后所杀。薛义念我有家有室,一旦伏罪,妻子儿女失去依靠,孤儿寡母难以为继,所以就从我手里接过凶器,替我顶了这杀人死罪。本来这官司已被前任县官结了案,谁知几天前忽然有一个用纱巾蒙面的少女来到我家,拿出薛义的血书,说薛义突然反悔,不肯替我顶罪了,叫我去衙门自首,为他脱罪。草民为了逃避罪责,就对薛义起了杀心。草民携带酒菜前去探监,一面叫薛义再宽限我几日,待我安排好家小,就去自首,一面让他吃下了毒酒毒菜……”

周知县听他全盘招认,倒是一怔,原本料想不动大刑,他必不肯说实话,却未想到他竟招认得如此爽快,着实出人意料。

薛义暴毙死牢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听说知县大人要开堂公审,公堂门口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平日里石清泉为人仗义,乐善好施,颇受乡人尊敬,此时听他亲口招认,众人方知他竟是个为求活命不惜毒杀好友的无耻小人,不由得大吐口水。

4

周知县在堂上审着案子,旁边早有师爷将犯人口供一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