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13章 深入请教(2 / 2)


中医不同于西医,中医除了难学,还很讲究传承,也讲究流派。

有些医术除了家人或者亲传弟子都是绝不外传的,这也算得上是中医失传厉害的很大一个原因。

像在中医学院里,张违就有很深的感受,虽然有老师传授中医方面的医术,但那都是大中华的,真正的一些独到的心得秘诀,是不会拿到学堂里来讲的。

而且中医是一门偏向于经验学科的医术,有些经验是非常珍贵的,如果没有老师特意指点讲明,你可能一辈子都领悟不到。

就像之前那个顽固性痤疮的病例,不要说元清明之下的中医医生了,就连元清明自己都诊断错误。

要不是张违这次指出来,下次有类似病人前来就诊,他们依旧还是会按照老办法去解决。

如此一来,这种病就算看的再多,其实都是枉然。

从这点开的出来,中医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医不像西医,很多东西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更多更有效的还是依靠着师父一把手的教授,这样才能带出真正医术高明的中医。

如此一来,学中医固然人人都可以学,但名师却是万分难求,肯用心传授自己压箱底儿的吃饭手艺,更是难求。

用一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来形容医术高明又愿意倾囊相授的老中医最为贴切。

元清明陪着张违诊断的病人越多,越发现他的医术高明精神,不管多么疑难杂症的病症到了张违手中,似乎都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小病。

信手拈来的药方,咋一看没什么特别的,但深一思索,却往往都是暗藏玄机,最是对症。

正应了那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像这种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千金难求。

让元清明此刻恨不得今天的门诊人数最好排到医院门口,这样看得病例越多,自己的长进也就越快。

不过事与愿违,眼看看病的人越来越少,元清明这才把心思放在了普通门诊病人的身上。

本以为张违不会同意,没想到他却想都不想就应承下来,显然是真心来教授他们医术的心思。

元清明明白后,不由得肃然起敬,一脸感激的向张违郑重说道:“张老师,谢谢你。”

“大家互相学习而已,没什么好谢的。”张违点头一笑,谦虚道。

元清明自然心知肚明,以张违如今的医术,就算真要夫想学习,也是和那些国医圣手级别的人,而不是和自己这种小小的主任医师,对此对于张违是越发的敬佩起来。

“小刘,你去跟郑忽视说一声,凡是挂中医科室的门诊号,全部让他们到专家门诊室来,顺便也去告诉小岳和小孙一下,让他们也到这里来。”

元清明得到张违允诺之后,便对身后的那个妹子吩咐道。

小刘虽然对张违的医术了解不如元清明深,但这么多病人看下来,自然也明白张违的医术要比元清明高出一大截,她刚才站在边上也学到了不少以前根本不知道的东西,闻言急忙应了一声,然后出门去通知。

小刘走了没一会儿,便带来了两位身穿白大褂的男医生,一位年纪大概在四十岁所有,长得矮胖敦实,腰上的泳泳圈虽然被衣服遮盖,但是一眼就能看得出藏在裤头里的肉肉是多少。

另一位年纪大概在三十岁左右,长得有些清瘦,带着一副眼镜,目光有些发呆。

这两人一来,中医科的七位医生今天就全部都齐聚在了专家门诊室,顿时本还是宽敞的门诊室,此刻却显得有些拥挤起来。

“张老师,条件有限,还请您多多包涵。”元清明扫了一眼吕显拥挤的办公室,面带歉意的对张违说道。

刚来的两位还没有见过张违的医术,虽然在来的路上,小刘姑娘已经略微向他们提过一两句,但却没有放在心上。

等真正到了门诊室,见一向对医术比较自负的元清明竟然称呼张违这个小年轻为老师,而且从他的语气和表情中不难看出,这老师叫的那叫一个真心实意,没有半点勉强和虚假,不由得惊讶地下巴都差点掉在地上。

张违先是向一脸惊讶地两人点头示意,然后才对元清明说道。

“对于我来说这倒无所谓,不过人多了,这儿空气就没那么好,对于来这儿看病的病人不大好。不过今天就讲究一下,改天还是可以向陆院长提议一下,让他安排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门诊室。”听话音,元清明当然听得出张违的话外之意,不由得喜上眉梢,急忙道。

“张老师说得对,下班我就向陆院长提出这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