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2章(1 / 2)





  “你这后生不赖,”潘高年笑着打量,“我刚想着,你恐怕是逃了。”

  “小子不敢,逃到哪里,这心债都逃不掉。”

  “好!你叫什么?”

  “冯赛。”

  “这荔枝的事,一半要怨我们这边,你只赔一半就成。另外,我这里的果蔬采买生意以后就交给你了。”

  冯赛惊喜过望,连声道谢。自那以后,他便专意替潘楼采买果蔬。潘楼要的都是第一等货品,每天量又不少,他欠潘楼的一百贯钱很快就还清了。以前他做的交易都很粗疏,潘楼于货品却极其挑剔。尤其潘高年,行事极苛细,容不得丝毫瑕疵。冯赛做事也就格外谨细起来,不但眼力迅速长进,以往随性轻率的性子也修整了许多。

  最让他庆幸的是,潘高年待手底下的人一向严苛,极少温言温语,待冯赛却有些格外,不时邀他去后面院中坐着闲谈。冯赛视潘高年如同父师一般敬重,潘高年也不吝惜自家见解智慧。冯赛由此眼界大开,得益极深。

  五年前,潘高年在七十寿宴上,忽而宣布将潘楼生意交给长子,二十几间脚店生意交给次子,其他生意交给三子。并立下规矩,潘家后人所得之利,不论多少,每年都至少得拿出两成来救济穷困。而他自己,则已买好了一道度牒,要剃发为僧。

  众人全都愕然,只有冯赛从闲谈中知道,潘高年由于幼年贫困,吃尽没钱的苦,为赌一口气,才立志要求财致富。挣到钱也从不用于衣食享用,几十年都俭朴素淡。等真的成了巨富之后,于钱财却早已心灰意懒,只愿能来去干净,了脱生死。

  他向来志行果决,家人根本劝阻不住,只能苦苦哀求他莫要去深山远寺,他才就近在这兴国寺剃度。

  冯赛来到寺后潘高年那间窄小的禅房,门半掩着,推开一看,里面并没有人。他便穿过后面一扇小门来到后院,果然见到潘高年,正在一片青油油的菜地中,手里握着个木瓢,从木桶中舀水浇地。身形越发瘦小,动作却十分轻稳。他虽然已经七十五岁,却不愿徒坐徒食。

  潘高年抬眼看到冯赛,只微点了一下头,继续埋头浇水。冯赛小心穿过菜畦,走近潘高年,双手合十拜问:“潘伯。”

  潘高年虽然出了家,也有了法号,性子却仍旧强固,不拘僧俗之法,认为称呼只是虚名,何须分别,因此两人之间并没有改旧日称呼。

  “冯小子,你有心事。”

  “是。特地来向潘伯求教。”

  “说。”潘高年仍旧浇水不辍。

  冯赛将自己疑心鱼行行首张赐假冒于富、派冯宝去截断其他四大鱼商货源的事讲了一遍,最后道:“这件事我虽然不能决然断定,但应该大致不差。我正要去见鱼行行首,这事若不说破,鱼行的麻烦就解不了。但若当面说破,又怕会招来记恨。我不知该如何去讲。”

  “那就不要讲。”

  “嗯,潘伯?”

  “你看那些鸟。”

  潘高年指着眼前的菜地,冯赛左右看寻,并没有见一只鸟,越发纳闷。

  “那些鸟常飞下来寻食,没等我走到门边,它们就飞走了。”

  “多谢潘伯,我明白了!”

  一个仆役从青鳞坊听到消息,赶紧进城来报知了张赐。

  张赐听了之后,微有些讶异,冯赛果然不负盛名。积了一个月的郁气顿时散去大半。不过,一片阴影随即从心底升起:冯宝。

  张赐半生信奉一句话:“只需人弱,何必己强。”

  年轻时,他是个极爱争强的人,事事不甘人后。做生意,从来见不得同行比他强。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刚来京城的头几年,这里的鱼商牙侩比家乡的奸猾许多倍,那些人很快摸透了张赐的脾性,几个人串起来,只要他选中什么鱼,总有几个鱼商来争价,他初来乍到,摸不清局势,为挣个名头,哪怕赔本也要抢下那批货。结果自然是回回都赔。最后不但赔尽家底,还欠了一身的债。

  他沮丧无比,解下身上仅剩的一件值钱物——腰带上的镶金犀扣,到解库抵换成现钱,来到河边,走进一家食店,要了一桌酒菜,准备饱食一顿,而后投水自尽。

  但将死之人,哪里有什么胃口?满桌菜只动了几筷子,酒倒是灌下两瓶。他平日酒量不高,但那天却始终喝不醉。正在愁闷独酌,店外来了个游方的道士,说用卜卦换店家一顿饭吃。店家不耐烦,大声驱赶。张赐听到,便让那道士进来一起吃。

  那道士坐下来后不住地奉承,张赐正无聊赖,便逗道士替他卜一卦,测测他的寿命。道士掐着指头,闭眼念叨了半晌,说:“相公此生与贵无缘,但财寿两运极难得,寿至八十,财到万贯。”

  “哼,我正打算去投水呢。”张赐苦笑。

  “相公就是投水,也要被人救起。不到八十,想死也死不得。你若死了,那万贯资财可就投奔无门了。”

  张赐一听,不由得笑起来,要死的心消去一大半:“这万贯多早到我门里来?”

  “这钱财有脚,四处流走,像水一般。相公只需放低了心,开门等候,别人家的钱自然会流到你这里。”

  张赐听到“放低了心”四个字,被雷震到一般。

  他生意不断地赔,不就是因为把心放得太高?!一瞬间,他豁然开朗,忙连声道谢,加意劝酒。那道士见他如此开怀,自己都觉得意外。

  当晚,张赐回去便放低了心,向同乡苦苦哀求,又借到十贯钱。第二天,重新开始生意。他再不和人争强,尽力放低放柔,心一低,看到了之前从不曾见到的东西。以前只看到货的好,现在却先看到不好,看到了不好,便能压价;以前只想让主顾多买,现在却先想主顾为何掉头不买,知道了不买的缘由,便能设法补过;以前只看到同行的强,现在却能看见对手的弱处,找到了弱处,便好下手。

  尤其最后一条,让他后半生受益无穷。与同行争胜,很难争赢,更难长赢。但瞄准对手的弱处,下手便准,也少失手。

  于是,他自己得出那句秘诀:“只需人弱,何必己强。”

  他就是靠这一句,生意越做越顺,不但真的赚到万贯家产,更一步步赢过满京城鱼商,成了鱼行行首。

  邱迁又来到芳酩院,才骑驴走进巷子,就见一辆彩绣厢车停在芳酩院门口。是来客了?还是顾盼儿要出去?不论哪一种,都让他心里有些别扭。他这才想到,顾盼儿毕竟是妓女,总得迎来送往、陪欢卖笑。

  他有些沮丧,想转身回去,但想到顾盼儿的面庞眼波,又有些不舍。犹豫半晌,还是骑着驴慢慢行了过去,快到芳酩院的门口时,见一个身穿翠衫的婢女扶着一个女子走了出来,那女子头戴一顶帷帽,绯红轻纱遮面,看不到脸。但看到她搭在婢女臂上那脂玉一般的纤手,邱迁立即认出是顾盼儿,他的心顿时又跳起来,忙拽紧绳子想停住驴,那驴子却不听命,反倒几步颠到了厢车近前,慌得邱迁死命拽绳,那驴子才终于停了下来。

  “邱公子?”顾盼儿忽然撩起轻纱,露出那张粉芍药般的脸儿。

  “哦……顾……姑娘。”邱迁慌忙跳下驴子,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才对。

  “找见你姐姐和碧拂姐姐了吗?”

  “没……没有。”

  “哦?”顾盼儿细弯的秀眉微微蹙起,“你来我这里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