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麟儿_93(1 / 2)





  萧宸这些天随军押粮、日夜兼程,不说住没住好,连吃都随了手下军士,一日照三餐地啃干粮。好在沿途关卡不少,早早得了圣人旨意的守军在接待太子一事上都颇为热情,才让萧宸这一路不至于真吃得淡出鸟来。

  不过说实在话,萧宸自幼长于宫中,便是在外历练的那几年,生活上仍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半点没有匮乏的。可军中不比别处,即使用的是守军费心搜罗来、连在宫中都不见得有机会吃到的各式野味,在火头军千篇一律的粗犷料理方式下,年轻的太子能尝到的不是腥臊就是柴,半点没有传闻中野味应有的鲜美。偏生他自觉应放下身段、尽可能拉进同这些征北军将士的距离,对守军送来的各式野味照单全收;吃到后来,竟反而怀念起干粮的没滋没味了。

  也因为这一路上的各种折腾,此时、此刻,用着父皇特意让人为他熬煮的蔘鸡粥,恰到好处的鲜香与粥饭软糯不腻的口感让少年一时胃口大开,刻入骨里的姿仪气度虽半点未损,那三两下便将一碗粥喝得底朝天的速度却仍让一旁的帝王瞧得心疼不已;直到萧宸用了两碗还想再用,他才一个抬手阻止了曹允接碗再添的动作。

  吃太多也不好,就先这样吧。一肚子汤汤水水的,晚上歇着也不安稳……

  萧琰半是疼惜半是无奈地看了眼面露惋惜之色的爱儿,这一路受了不少罪吧?朕让你别来你非要跟,真是……

  ……若非陆氏总不消停,儿臣原也没打算抗旨的。

  说着,想起几个时辰前自个儿在这事上遭的罪,他微微沉默了下,语气一转、问:

  听沈师所言,粮草被烧的事儿已经查出真相了?

  不错。这下是真正还了吾儿清白,无须担心了。挑事的人朕直接让沈燮以军法论处;至于幕后捣鬼的……这笔帐姑且先记着,待回京后再一次算个仔细。

  萧琰对陆氏等原就没什么好感,不过是这帮人处事小心、此前又未真正犯到他手里,这才选择了容忍;不想仅仅一趟御驾亲征,就让陆氏彻底失了分寸,竟连私通北雁栽赃嫁祸的事儿都干得出、更一心一意欲陷宸儿于不义……爱子原就是他的逆鳞,如今让人再三挑衅、心下如何能忍?之所以隐忍不发,不过是想着北疆兵事未收、暂不好多生事端罢了。

  但隐忍归隐忍,那些人的所作所为,他可是条条项项都记得清清楚楚,就等着班师回朝秋后算账了。而眼下么……想着爱儿精神头不差,方才又吃了不少、直接就寝恐有不妥,索性让曹允撤了餐盘,自个儿则将人拉到了书案后方,指着案上摊着的北雁地图道:

  朕虽不喜你亲身涉险,不过来都来了,就随朕待着吧……照眼下的进程,朕分出的这三路兵五天后便能在燕京城下会师。届时,只要沈燮谋划的事儿运作得宜,便能兵不血刃拿下燕京、让贺兰玉楼亲自送上降书了。

  贺兰玉楼如今也算是内外交困、腹背受敌了罢。

  知道父皇指的是什么,少年双眼微微放光,神情间尽是兴奋与佩服:

  也就是沈师,才能将北雁诸部各自的算盘和心态把握得这样准──经此一仗,贺兰部势力大损,能否保住王位还是两说。若各部间的权力斗争化暗为明、从朝堂上的争斗转为最原始的战争劫掠,便未耗尽北雁的最后一丝元气,也能让他们几十年内再不至于威胁到大昭了。

  嗯。

  回想起几个月来的征战奔波,萧琰轻轻吁了口气,脸上的表情似庆幸又似感慨:

  真说起来,一切能进展得这样顺利,也是多亏了之前的经验……只是朕光顾着汲取教训,却忘了曾经万无一失的事,也可能因此生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这才让陆氏有了弄鬼的机会,却让宸儿平白担心受累了。

  都说只有千日作贼、没有千日防贼;既然这事儿不过虚惊一场,父皇便莫再介意了。

  顿了顿,同注定成不了气候的陆氏相比,儿臣倒更担心那所谓的马贼一些。

  喔?为什么?

  许是儿臣亲自押运粮草的事传了出去、父皇又事前传旨让人接应的缘故,同孟瀚交易的那帮马贼最终连个影儿都不曾见到,自也无从判断对方的真实身分。但若这马贼真是北雁间人所扮,对方事发后的种种反应,就怎么想都有些……不同寻常了。

  回想起离京前自个儿信誓旦旦的推论、和这一路上的百思不得其解,即使粮草的事儿已平安无事地落了幕,少年依旧有些难以释怀。

  儿臣原以为他之所以当场杀了孟瀚的那名同僚,是因为对方阻了他的路;那北雁间人为免事情见光、让劫粮大计毁于一旦,这才一不作二不休地选择了杀人灭口。但如今仔细回想,那北雁间人能躲过潜龙卫的查处潜伏多年,想来行事手段绝对与鲁莽、粗糙等词无缘。换言之,若是为了扫除障碍而杀人灭口,对方的做法就该更隐蔽细致一些才对;而不是直接烂摊子甩给孟瀚了事……毕竟,孟瀚为人如何,那人既选择与他交易,怎么说都该有些了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