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麟儿_89(1 / 2)





  萧宸此前虽因怒气上头忽略了这个细节,可经萧瑜这一提点,立时便忆起了自个儿先前的那番推测──那些人越是想拉他下马,便越是得顾着父皇的安危──不由一声冷笑,道:

  想来是见事情的发展超出控制、不得不出面阻止,却错估了敌人的凶性吧。

  臣也如此认为。

  萧瑜点了点头,事已至此,太子不妨让潜龙卫先行搜索那被害同僚的府邸,看看能否找到此人早在二人交易前就知晓孟瀚作为、甚至在幕后操纵一切的证据。只要能证明对方早就涉入此案,不论暗中挑唆孟瀚闯下大祸的是不是他,单单知情不报这一点,便足让臣给他安上一句其心可议了。

  就这么办吧。

  萧宸身边是时刻有四名以上的潜龙卫跟着的;故话声一落,立时便有潜龙卫出外传达此事,省下了他召人前来再做安排的麻烦。

  萧瑜和楼辉都是帝王的心腹股肱,对潜龙卫的存在十分了解,见萧宸这么一句后便未再多说,哪还猜不到潜龙卫必已有所行动?虽知帝王对太子信重非常,可连专属于帝王的暗卫都能运用得这般如臂使指,却仍教两人不免心生感慨。

  因调查之事并非一蹴可几,两人也未再对幕后主使之人的身分妄加推测──横竖就是那么几个──而是又一次转移话题、由楼辉接续着开了口,问:

  另有一点……不知殿下对那马贼的身分可有头绪?

  ……没有证据,但有个大胆的推测。

  萧宸淡淡道,军用辎重虽是笔大买卖,却不是什么人都有能力、有胆子吃下的。何况此事牵扯到民族大义,大是大非之前,便连江湖上那些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盗匪也会退避三舍?换言之,若有人明知这批物资乃是征北军所用,却依旧敢朝这批物资动手……不是心存反意,就是本身便与我大昭互为仇雠、誓不两立了。

  少年虽未明言,可单从结论来看,他疑心的对象便已十分明显。

  听着的楼辉和萧瑜当然也明白这点──同不知是否存在的反贼相比,如今正与大昭交战的北雁,才是最迫切地盼着征北军断粮撤军的一方。

  隆兴十六年的梁王案虽将北雁埋在大昭境内的钉子拔除不少,可要说彻底根绝,无论是谁都不敢发这等豪语;更别提那人马贼的身分,原就是北雁人派兵劫掠边境、又不想将事情闹到两国征战时常用的推托借口了。

  要真是北雁,这事儿可就麻烦了。

  楼辉苦笑着说,那批辎重无论是毁了还是真给哪个不长眼的贼寇掠了,都比落到北雁手中要好……只是路线图已经泄漏,事发至今又已过了好些时辰,即使派信通知辎重队修改路线,怕也不见得能在那些马贼出手前顺利拦下。

  臣倒不担心这点。

  相较于楼辉的忧虑,萧瑜的看法倒要正面许多:

  押送粮草的队伍是三天前离京的。仅仅三天、又是带着大批物资,就算辎重队日夜兼程不停赶路,满打满算也顶多到丰阳而已,离边关还有五、六天路程呢。即使北雁人一收到情报便动手、又成功劫下粮草纳入掌中,如何运出边关还是一大问题,还不如直接毁了省心。

  五皇叔所言确实在理。

  粮草被毁的损失固然让人头疼,可和落入北雁手中、反过来养肥敌人相比,便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儿了。

  只是粮草被毁,不过是假设北雁人直接在大昭境内劫了辎重却又无法运出、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实际如何还是两说──不说其他,北雁立国至今数十年,对关外地土的熟悉程绝对远胜于暂时驻扎、留守该地的征北军。若北雁人能忍到辎重出了边关再动手,成功吞下那笔辎重的可能性绝对远高于直接在大昭境内行动。届时,征北军少了补给,苦苦支持的北雁军方却得了这批物资补助,此消彼长下,即使没能就此反败为胜,对北雁此刻的窘境也能有极大的改善。

  想到这里,萧宸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也许那马贼之所以暴起杀人,不光是为了避免事泄,更是为了拖延时间。

  他边整理脑中灵光一现的思绪边道,孟瀚与那马贼的交易本就是背着人进行的,如今又出了命案,自然更要想方设法将此事掩盖隐瞒、不让人疑心到他的身上……就算瞒不了一世,只要孟瀚能多拖上几天,待粮草出了边关,北雁方面能作手脚的地方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