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43章(1 / 2)





  第043章

  就跟聋子喜欢扯着嗓门大声说话, 生怕别人听不到一样,傻子也很喜欢揣测别人到底有多傻。

  说的就是小杨氏!

  一句“马屁精”,把方氏气得直翻白眼,差点儿没把她噎死过去。

  偏生方氏还不能跟小杨氏一般见识, 不然杨冬燕一句“你咋还跟傻子计较”, 她就真的要被气死了。

  “谈正事谈正事!”方氏索性不搭理小杨氏, 只冲着杨冬燕念叨着, “娘啊,你说窝头乐不乐意去上学啊?他那么贪玩。”

  小孩子还能有乐意去上学的?

  那怕不是个傻子吧?

  杨冬燕白了方氏一眼:“他乐不乐意跟我有啥关系?大牛二牛还不乐意离开家出远门呢, 你和猪崽娘还不乐意干活呢!我问你们意见了吗?我那是跟你们在商量吗?”

  方氏沉默了。

  对噢, 杨冬燕自打一不留神在家人面前人设坍塌以后,整个家就彻底成了她的一言堂。以前她还是各种示软,可如今她变了,她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受气包了……

  就很苦。

  以前家里穷, 可婆婆软弱好欺负,整个家都是由方氏做主的;如今家里富贵了,然而婆婆腰杆子也直起来了,三不五时的就把她骂个狗血淋头。

  一时间, 方氏甚至分不清楚自己更喜欢哪种日子。

  不过, 等晚间捧着大海碗,吭哧吭哧吃着美味的肉饺子时,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穷日子谁想过谁去过, 反正她宁可给婆婆当丫鬟使,也不想再饿一顿饱一顿的捱日子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 待酒足饭饱之后, 方氏主动给杨冬燕捏肩捶背, 气得小杨氏差点儿把眼珠子瞪出来了, 坐实了方氏马屁精的本质。

  方氏才不管小杨氏心里在想啥,她已经想通了,要想日子过得好,马屁就要拍得响!

  “娘啊,你上辈子还是体面人家的老太太,那你跟前有没有丫鬟啊?丫鬟会不会给你捏肩捶背啊?有我好吗?”

  杨冬燕:……

  是谁给你的错觉,让你觉得你配给上辈子的我捏肩捶背?

  还当丫鬟呢!堂堂永平王府,便是个粗使婆子,那也比方氏气派多了。

  考虑到真相太过于伤人,杨冬燕略一迟疑,用她所认为的最委婉的语气说道:“你不大适合当丫鬟。”

  方氏猛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我这样的,合该让丫鬟来伺候我啊!哈哈哈哈哈……”

  杨冬燕觉得吧,她就不应该对方氏这般委婉。

  直截了当的告诉方氏你不配,捅她个鲜血淋漓多爽快啊!

  唉,她就太善良了。

  这事儿之后,最大后遗症就是,小杨氏莫名其妙的点亮了丫鬟技能,但凡有空就往杨冬燕跟前凑,非要给她捏肩捶背,还一个劲儿的说方氏坏话。

  “姑啊,你是我姑,你可千万别叫她哄了去!她就是个马屁精!姑啊,你可就我一个亲侄女,咱俩可是一家出来,出来后又成了一家人!这叫啥?缘分啊!”

  考虑到连方氏都听不懂委婉的话,小杨氏那脑子就不用考虑了。

  杨冬燕很是干脆的道:“前两年咱们家穷,压根就没钱给二牛娶媳妇,但凡有别的法子,我也不能看上你啊!这不是……有总比没有好吧?总不能叫二牛打光棍啊!”

  一句话总结:贫穷让咱们姑侄俩再续前缘。

  所以真的不用太感动,一切都是没钱惹的祸。

  小杨氏被伤透了心,于是她捏肩捶背更卖力了,一副想把杨冬燕捶死的凶残模样。

  在吵吵闹闹之中,年关又到了。

  因为已经决定了不买地,他们家预留在明面上的钱,其实还有近二十两银子。当然,外人是不知道的,只是照常理推测,不可能有人将所有的钱全都砸到房子里的,因此坚定的认为老魏家肯定还有钱。

  对此,老魏家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横竖年关里家家户户都会想法子买些好东西的,他们家充其量也就是多买了一些肉,没太大问题。

  那是肯定的,因为老魏家明面上买的肉并不算多,绝对不够他们家敞开了吃的。

  而私底下……

  年关到了,不得跟俩儿子要点儿肉吃?杨冬燕也没天天要,差不多隔半拉月要半扇猪肉,当然猪油也要了,还有去年没想到的用于防手开裂的脂膏。

  这些东西价值都不高,再说也不是很难办到的东西,就连那个猪油……

  一开始是没想到,后来见杨冬燕又是要花生油又是要芝麻油的,他们就想到了,这玩意儿根本没必要自家买猪来杀再熬出猪油来,完全可以出去买啊!也可以让庄子上杀猪熬油装到罐子里再送到王府里。

  说白了,在国都南陵郡,就没有拿钱买不到的东西。

  只不过……

  人家堂堂一个王府,给祖宗上供的供品就千奇百怪的,档次还特别低。

  什么擦屁股的草纸啊,防裂的脂膏啊,猪肉猪油啊,干辣椒啊……

  一次两次倒还罢了,这次数一多,时间一长,事情压根就瞒不住。

  据说,永平王府那位已故的老太君在地底下托梦,让儿子给供这个供那个。又说,原来阴曹地府啥都缺,这日子过得苦哟!

  就有刘氏族人想起去年大年夜里,永平郡王说他娘死后变了好多,联系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有族中老人借着拜年之际,告诉刘家兄弟。

  他说啊,老太太其实也没变,她本来就是那样的,大概是到了阴曹地府以后,恢复本性了。

  刘家兄弟:…………

  仔细想想,人都死了确实没必要再装了。

  行叭,只要老太太高兴就好。

  ……

  杨冬燕是挺高兴的,她正忙着干大事呢!

  先把大牛二牛给安排了,砍柴囤炭是最基本的,这冬不需要修缮房屋了,但真要找活儿还不容易?

  然后将来年的工作计划公布了,房子都已经盖好了,所以接下来可以稳定一些,一年出门两趟。

  春耕之后走,秋收之前回。

  再就是秋收以后走,冬天来临前回。